共42战,40胜2败
1. (从)阿里年十七,从其伯父胡麻谷讨诈都,获其弟沙里只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. (从,斩将)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,浑坦攻之,遇敌于木里门甸,力战久之,阿里挺枪驰刺其将于阵中,敌遂溃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. 浑坦与石适欢合兵于徒门水,阿里首败敌兵,取其二城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4. 高丽入寇,以我兵屯守要害,不得进,乃还。阿里追及于曷懒水,高丽人争走冰上,阿里乘之,杀略几尽,遂合兵于石适欢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5. 道遇敌兵五万,击走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6. 又与石适欢遇敌七万,阿里先登,奋击大败之。石适欢曰:“汝一日之间,三破重敌,功岂可忘。”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7. 斡塞、乌睹本攻驼吉城,阿里凿墉为门,日已暮,不可入,以兵守之,旦日遂取其城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高丽有屯于海岛者,阿徒罕率众三十人夜渡,焚其营栅战舰,大破之,遂下陀吉城。——《金史·阿徒罕传》
8. (从)从攻下宁江州,授猛安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九月,太祖进军宁江州,次寥晦城......宁江人自东门出,温蒂痕、阿徒罕邀击,尽殪之。十月朔,克其城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二》
9. (从)又从攻信州、宾州,皆克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仆虺等攻宾州,拔之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二》
10. 辽人来攻孛堇忽沙里城,阿里率百余骑救之。辽兵数万,阿里兵少,乃令军士裂衣多为旗帜,出山谷间,辽兵望见,遁去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1. 苏、复州叛,众至十万。旁近女直皆保于太尉胡沙家,筑垒为固。敌围之数重,守者粮刍俱尽,牛马相食其鬃尾,人易子而食。夜,缒二人出,告急于阿里。阿里赴之,内外合击之,破其众于辟离密罕水上,剿杀几尽,水为之不流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2. 蒲离古胡什吉水、马韩岛凡十余战,破数十万众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3. 契丹、奚人聚舟千艘,将入于海。阿里以二十七舟邀之,中流矢,卧舟中,中夜始苏。敌船已入王家岛,即夜取海路追及之,敌走险以拒,阿里以骑兵邀击,再中流矢,力战不退,竟破之,尽获其舟。于是,苏、复州、婆速路皆平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4. (从)攻显州,下灵山县,取梁鱼务,败余睹兵,功皆最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斡鲁古等败耶律捍里兵于蒺藜山,拔显州,乾、懿、豪、徽、成、川、惠等州皆降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二》
15. 后与散睹鲁屯高州,契丹昭古牙、九斤合兴中兵数万攻胡里特寨,阿里以八谋克兵救之。胡里特先往,败于城下。阿里指阵前绯衣者二十余人曰:“此必贼酋也。”麾兵奋击,皆杀之,余众大溃。来州、隰州兵围胡里特城,闻阿里来救,即解围去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6. 阇母讨张觉,有兵出楼峰口山谷间,阿里、散笃鲁、忽卢补三猛安击败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7. 宗望代阇母讨张觉,阿里再败平州兵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8. 及伐宋,阿里别击宋兵,败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9. (从)孟阳之役,阿里扼桥渡力战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二月丁酉朔,与宋平,退军孟阳。是夜,姚平仲兵四十万来袭。候骑觉之,分遣诸将迎击,大破平仲军,复进攻汴城,问举兵之状。——《金史·完颜宗望传》
20. (从)明年,再伐宋,至保州、中山,累破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八月,宗望会诸将,发自保州。耶律铎破敌兵三万于雄州,杀万馀人。那野败宋军七千于中山。——《金史·完颜宗望传》
宗望伐宋,伯龙为先锋,次保州,遇敌五万,破之,招降新乐军民十余万。——《金史·王伯龙传》
21. (从)进围真定,阿里与娄室、豁鲁乘风纵火,焚其楼橹,诸军毕登,克其城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辛未,宗望破宋种师闵于井陉,取天威军,克真定,杀其守李邈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22. 诸将分出大名境,阿里破敌四百尽殪,遂围汴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3. 汴中夜出兵来焚攻具,阿里与谋克常孙阳阿御之,其众大溃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4. 还攻赵州,降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5. 天会六年,伐宋主,取阳谷、莘县,败海州兵八万人,海州降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6. 破贼船万余于梁山泊。招降滕阳、东平、泰山群盗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7. 盗攻范县,击走之,获船七百艘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8. 与当海、大抃破贼十万于淮南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丁酉,阿里、当海、大抃破敌于寿春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29. 比至江,连破宋兵,获舟二百艘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0. 宗弼至江宁,阿里、蒲卢浑别降广德军,先趣杭州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1. 去杭十余里,遇宋伏兵二千,取我前驱甲士三十人。阿里使诸军去马搏战,伏兵败,皆逼死于水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2. 阿里、蒲卢浑追宋主于明州,越州降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33. 宗弼至余杭,而宋主走明州,阿里与蒲卢浑以精骑四千袭之,破东关兵,济曹娥江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4. 败宋兵于高桥镇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戊戌,阿里、蒲卢浑败宋兵于东关,遂济曹娥江。壬寅,败宋兵于高桥。宋主入于海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35. (败)至明州,颇失利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乙巳,金人犯明州,张俊及守臣刘洪道击却之。——《宋史·本纪二十六》
36. 庚戌,金人再犯明州,张俊引兵去,浙东副总管张思政及刘洪道继遁。——《宋史·本纪二十六》
37. 己未,阿里、蒲卢浑克明州,执其守臣赵伯谔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宗弼使当海济师,遂下明州,执宋守臣赵伯谔,进至昌国县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8. (败)己未,金人陷明州夜,大雨震电,乘胜破定海,以舟师来袭御舟,张公裕以大舶击退之。——《宋史·本纪二十六》
己未,金人陷明州夜,大雨震电,乘胜破定海、昌国,以舟师来袭御舟,追三百馀里弗及。提领海舟张公裕引大舶击却之,金人引还。——《宋史纪事本末·卷十五》
39. 睿宗经略陕西,驻泾州,阿里先取渭州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丁未,渭州降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40. 十二年,与高彪监护水运。宋以舟师阻亳州河路,击败之,追杀六十余里,获其将萧通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41. 破涟水水寨贼,尽得其大船,遂取涟水军,招徕安辑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42. 天眷间,盗据石州,阿里讨之。粘割胡撒与所部先登,遂克其城,石州平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. (从)阿里年十七,从其伯父胡麻谷讨诈都,获其弟沙里只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. (从,斩将)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,浑坦攻之,遇敌于木里门甸,力战久之,阿里挺枪驰刺其将于阵中,敌遂溃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. 浑坦与石适欢合兵于徒门水,阿里首败敌兵,取其二城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4. 高丽入寇,以我兵屯守要害,不得进,乃还。阿里追及于曷懒水,高丽人争走冰上,阿里乘之,杀略几尽,遂合兵于石适欢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5. 道遇敌兵五万,击走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6. 又与石适欢遇敌七万,阿里先登,奋击大败之。石适欢曰:“汝一日之间,三破重敌,功岂可忘。”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7. 斡塞、乌睹本攻驼吉城,阿里凿墉为门,日已暮,不可入,以兵守之,旦日遂取其城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高丽有屯于海岛者,阿徒罕率众三十人夜渡,焚其营栅战舰,大破之,遂下陀吉城。——《金史·阿徒罕传》
8. (从)从攻下宁江州,授猛安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九月,太祖进军宁江州,次寥晦城......宁江人自东门出,温蒂痕、阿徒罕邀击,尽殪之。十月朔,克其城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二》
9. (从)又从攻信州、宾州,皆克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仆虺等攻宾州,拔之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二》
10. 辽人来攻孛堇忽沙里城,阿里率百余骑救之。辽兵数万,阿里兵少,乃令军士裂衣多为旗帜,出山谷间,辽兵望见,遁去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1. 苏、复州叛,众至十万。旁近女直皆保于太尉胡沙家,筑垒为固。敌围之数重,守者粮刍俱尽,牛马相食其鬃尾,人易子而食。夜,缒二人出,告急于阿里。阿里赴之,内外合击之,破其众于辟离密罕水上,剿杀几尽,水为之不流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2. 蒲离古胡什吉水、马韩岛凡十余战,破数十万众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3. 契丹、奚人聚舟千艘,将入于海。阿里以二十七舟邀之,中流矢,卧舟中,中夜始苏。敌船已入王家岛,即夜取海路追及之,敌走险以拒,阿里以骑兵邀击,再中流矢,力战不退,竟破之,尽获其舟。于是,苏、复州、婆速路皆平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4. (从)攻显州,下灵山县,取梁鱼务,败余睹兵,功皆最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斡鲁古等败耶律捍里兵于蒺藜山,拔显州,乾、懿、豪、徽、成、川、惠等州皆降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二》
15. 后与散睹鲁屯高州,契丹昭古牙、九斤合兴中兵数万攻胡里特寨,阿里以八谋克兵救之。胡里特先往,败于城下。阿里指阵前绯衣者二十余人曰:“此必贼酋也。”麾兵奋击,皆杀之,余众大溃。来州、隰州兵围胡里特城,闻阿里来救,即解围去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6. 阇母讨张觉,有兵出楼峰口山谷间,阿里、散笃鲁、忽卢补三猛安击败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7. 宗望代阇母讨张觉,阿里再败平州兵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8. 及伐宋,阿里别击宋兵,败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19. (从)孟阳之役,阿里扼桥渡力战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二月丁酉朔,与宋平,退军孟阳。是夜,姚平仲兵四十万来袭。候骑觉之,分遣诸将迎击,大破平仲军,复进攻汴城,问举兵之状。——《金史·完颜宗望传》
20. (从)明年,再伐宋,至保州、中山,累破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八月,宗望会诸将,发自保州。耶律铎破敌兵三万于雄州,杀万馀人。那野败宋军七千于中山。——《金史·完颜宗望传》
宗望伐宋,伯龙为先锋,次保州,遇敌五万,破之,招降新乐军民十余万。——《金史·王伯龙传》
21. (从)进围真定,阿里与娄室、豁鲁乘风纵火,焚其楼橹,诸军毕登,克其城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辛未,宗望破宋种师闵于井陉,取天威军,克真定,杀其守李邈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22. 诸将分出大名境,阿里破敌四百尽殪,遂围汴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3. 汴中夜出兵来焚攻具,阿里与谋克常孙阳阿御之,其众大溃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4. 还攻赵州,降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5. 天会六年,伐宋主,取阳谷、莘县,败海州兵八万人,海州降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6. 破贼船万余于梁山泊。招降滕阳、东平、泰山群盗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7. 盗攻范县,击走之,获船七百艘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28. 与当海、大抃破贼十万于淮南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丁酉,阿里、当海、大抃破敌于寿春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29. 比至江,连破宋兵,获舟二百艘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0. 宗弼至江宁,阿里、蒲卢浑别降广德军,先趣杭州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1. 去杭十余里,遇宋伏兵二千,取我前驱甲士三十人。阿里使诸军去马搏战,伏兵败,皆逼死于水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2. 阿里、蒲卢浑追宋主于明州,越州降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33. 宗弼至余杭,而宋主走明州,阿里与蒲卢浑以精骑四千袭之,破东关兵,济曹娥江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4. 败宋兵于高桥镇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戊戌,阿里、蒲卢浑败宋兵于东关,遂济曹娥江。壬寅,败宋兵于高桥。宋主入于海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35. (败)至明州,颇失利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乙巳,金人犯明州,张俊及守臣刘洪道击却之。——《宋史·本纪二十六》
36. 庚戌,金人再犯明州,张俊引兵去,浙东副总管张思政及刘洪道继遁。——《宋史·本纪二十六》
37. 己未,阿里、蒲卢浑克明州,执其守臣赵伯谔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宗弼使当海济师,遂下明州,执宋守臣赵伯谔,进至昌国县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38. (败)己未,金人陷明州夜,大雨震电,乘胜破定海,以舟师来袭御舟,张公裕以大舶击退之。——《宋史·本纪二十六》
己未,金人陷明州夜,大雨震电,乘胜破定海、昌国,以舟师来袭御舟,追三百馀里弗及。提领海舟张公裕引大舶击却之,金人引还。——《宋史纪事本末·卷十五》
39. 睿宗经略陕西,驻泾州,阿里先取渭州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丁未,渭州降。——《金史·本纪三》
40. 十二年,与高彪监护水运。宋以舟师阻亳州河路,击败之,追杀六十余里,获其将萧通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41. 破涟水水寨贼,尽得其大船,遂取涟水军,招徕安辑之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42. 天眷间,盗据石州,阿里讨之。粘割胡撒与所部先登,遂克其城,石州平。——《金史·斜卯阿里传》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