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起吧 关注:11,576贴子:364,857

【讨论】张仪为《秦连横说齐王》中的秦赵四战

只看楼主收藏回复

秦、赵战于河漳之上,再战而再胜秦;战于番吾之下,再战而再胜秦。
这篇策文虽然张仪是典型的穿越,但是我认为其内容却是符和相关历史事件的。关于这4次秦赵交战,我认为依次是:
1.公元前234年,
桓齮在平阳斩杀扈辄所部十万人。
“十三 桓齮击平阳,杀赵扈辄,斩首十万”《六国年表》
这是所谓在河漳的第一战。平阳就在漳水附近,虽然此战赵军被斩杀了十万人,但是保住了平阳,秦军并没有继续进兵攻打附近的邯郸,而平阳在第二年才被攻克,所以这一战,赵军虽然损失惨重,但是还算是防御住了秦军,所以被认为是赵军战胜了秦军。
2.公元前233年
李牧一破秦军的肥之战。
“三年,秦攻赤丽、宜安,李牧率师与战肥下,却之。”《赵世家》
因为肥在番吾附近,所以此战就是所谓的番吾第一战。
3.公元前232年
李牧二破秦军的番吾之战。
“四年,秦攻番吾,李牧与之战,却之。”《赵世家》
这就是在番吾的第二战。这个一目了然,不解释。
4.公元前232年
李牧在邯郸附近抵抗秦军和韩魏军的作战。
“十五 兴军至邺。”《六国年表》
“秦攻番吾,李牧击破秦军,南距韩、魏。”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
此战就是在河漳的第二战,邺城就在漳水附近,李牧再此挡住了秦和韩魏的进攻,保住了邯郸,所以这也被算成赵军的胜利。
由上,我们得找到了这篇策文中提到的秦赵四战,至于文中提到的“赵亡卒数十万,邯郸仅存。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,仅仅前面提到的在河漳的第一战,赵军就被杀了10万,这些在加上后面的三战,说赵军亡卒数十万,并不夸张,“邯郸仅存”更是当时赵国严峻情况的真实写照,而且后面还写道四战之后,“赵入朝渑池,割河间以事秦。”也可以在史料中找到记载。
“赵王曰:“前日秦下甲攻赵,赵赂以河间十二县,地削兵弱,卒不免秦患。”《战国策 秦策五》
这是战国策中司空马的那篇,赵王迁说的话,说这话不久之后,赵国就亡了,可见赵国献河间十二县的时间就在前面说道的秦赵几次大战之后。
我的分析应该有很多错误,希望大家多指教。



1楼2011-02-14 22:54回复
    逻辑很严密阿


    IP属地:广东2楼2011-02-14 23:01
    回复
      2025-08-16 08:29:33
      广告
      不感兴趣
      开通SVIP免广告
      挺不错的,唯一的疑惑就是时间上的问题,他的意思应该是先河漳两胜,再番吾两胜,当然也有可能是你说的那种情况


      IP属地:北京3楼2011-02-14 23:15
      回复
        还有,如果守住一座城损失十万士兵还能称之为“胜”的话,我表示无压力


        IP属地:北京4楼2011-02-14 23:55
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回复:4楼
          “邯郸仅存”的意思就是保住邯郸就算胜利。


          5楼2011-02-15 13:27
          回复

            回复:4楼
            “惨胜”也是胜啊!
            更何况那时候秦国席卷山东势头已经起来,不让他们达到意图就很难能可贵鸟。
            个人认为策士穿越托附之言多半海阔天空,并非深思熟虑或必有可靠证据才会发表,无可细考,也不必深究……
            不过这贴不赖,精了再说……
            


            6楼2011-02-15 13:56
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吕蒙啊,你是会员吗?加入会员吧,我看好你。。。。


              IP属地:北京7楼2011-02-15 15:05
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我是啊。


                8楼2011-02-15 15:31
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2025-08-16 08:23:33
                  广告
                  不感兴趣
                  开通SVIP免广告
                  回复8楼:
                  是啊,那就好


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北京9楼2011-02-15 15:33
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邯郸仅存,这个以前看过,但是这里的邯郸仅存应该说的是赵国的大城,仅此一座了,地皮肯定还有,从燕国贷的地丢不了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陕西10楼2011-02-16 11:12
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虽然没太看懂 但先留个印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11楼2011-02-16 19:14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实这些话如果由顿弱大人讲出来就很合适了,恰到好出,不穿越。这是哪一策里的第几卷?忘了,是不是献上了鱼盐之地?如果是的话,力顶顿弱,张仪时代,秦国还没这么大面子远隔山河在齐国开辟殖民地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陕西12楼2011-02-17 16:4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秦策一,第五,《张仪说秦王》,穿越乐此不疲。这位张仪在第四段对秦王战略的诟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次又是秦王的回忆录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文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臣敢言往昔,昔者,齐南破荆,中破宋,西服秦,北破燕,中使韩、魏之君,地广而兵强,战胜攻取,诏令天下,足以为,长城钜坊足以为塞。齐五战之国也,一战不胜而无齐。由此观之,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。且臣闻之曰:‘削柱掘根,无与祸邻,祸乃不存。’秦与荆人战,大破荆,袭郢,取洞庭、五都、江南。荆王亡走,东伏于陈。当是之时,随荆以兵,则荆可举。举荆,则其民足贪也,地足利也。东以强齐、燕,中陵三晋。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,四邻诸侯可朝也。而谋臣不为,引军而退,与荆人和。令荆人收亡国,聚散民,立社主,置宗庙,令帅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,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一矣。天下有比志而军华下,大王以诈破之,兵至梁郭,围梁数旬,则梁可拔。拔代码,则魏可举。举魏则荆、赵之志绝。荆、赵之志绝,则赵危。赵危而荆孤。东以强齐、燕,中以陵三晋,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,四邻诸侯可朝也。而谋臣不为,引军而退,与魏氏和,令魏氏收亡国,聚散民,立社主,置宗庙,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二矣。前者穰侯之治秦也,用一国之兵,而欲以成两国之功。是故兵终身暴灵于外,士民潞病于内,伯王之名不成,此固已无伯王之道三矣。赵氏中央之国也,杂民之所居也。其民轻而难用也,号令不治,赏罚不信,地形不便,上非能尽其民力,彼固亡国之形也,而不忧民氓,悉其士民,军于长平之下,以争韩之上党,大王以诈破之,拔武安。当是时,赵氏上下不相亲也,贵贱不相信,然则是邯郸不守,拔邯郸,完河间,引军而去,西攻修武,逾羊肠,降代、上党。代三十六县,上党十七县,不用一领甲,不苦一民,皆秦之有也。代、上党不战而已为秦矣,东阳、河外不战而已反为齐矣,中山、呼池以北不战而已为燕矣。然则是举赵则韩必亡,韩亡则荆、魏不能独立。荆、魏不能独立,则是一举而坏韩,蠹魏,挟荆,以东弱齐、燕,决白马之口,以流魏氏。一举而三晋亡,从者败。大王拱手以须,天下随而伏,伯王之名可成也。而谋臣不为,引军而退,与赵氏为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篇从内容上说还应该是昭王的时代,把秦国三次王天下的机会道出来,从战役上看应该还是白起的事,最后对长平的说辞可以说是拐弯抹角地贬了范雎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陕西13楼2011-02-28 23:1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火星张的看法中,华阳、鄢郢、长平是秦国三次定鼎天下的机会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陕西14楼2011-02-28 23:1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-08-16 08:17:3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广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感兴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通SVIP免广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秦策三,十二,张仪再临,这么说,或许有过一个也叫张仪的人在昭王时代。韩信和韩王信在一个时代,也没打架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P属地:陕西15楼2011-02-28 23:4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