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晚上外出,回家途中偶然路过我较为熟识的一家书店,进去看了一圈,出来时只买了一本书《花非花,周国平对话王小慧》。
周国平写的,一个是以哲学见长的知名学者(我也很少看周的作品,毕竟哲学的事情离我还是太远了),一个跨界艺术家(王小慧,我很喜欢她,看过她的自传),两人的对话录,更象是一场艺术的头脑风暴,此消彼长,暗香遍溢,看得人欲罢不能。
只叹时间太晚,只能匆匆翻过。今天中午再次翻出来,随手翻到一段“魂与艺”章节,忽然心有所感,心有所动,待我如实摘录如下:
片断一:
我相信若要在艺术上取得突出的成就,是必须有相应的天赋的,所以在任何理想条件下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大艺术家。
片断二:
人有两种活动,一是生命的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,一是消耗生命以谋求外在的利益。一个人若因客观的逼迫或主观的欲念而过于操劳操心后一种活动,前一种活动就必然被压抑,久而久之,性灵终于磨灭了。这样的人即使以绘画为毕生职业,他也只是一个从事着功利活动的画匠,他的作品必定缺少生命和艺术的光辉。
相反,如果一个人的性灵足以抵抗功利世界的压力,智慧足以看淡功利世界的诱惑,在当今这个极端功利社会中仍然陶然于生命的自娱,那么,无论他是绘画、写作、唱歌,还是仅仅有滋有味地生活着,他都无往而不是生活在一个真正意义的艺术世界之中。
片断三:
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:
第一是要有真实、丰富、深刻的灵魂生活,第二是为这灵魂生活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。
前者所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他的作品的精神价值,后者所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。
如果说前者是艺术中的真,那么,后者就是艺术中的美。所以,在艺术中,美是以真为前提的,一种形式倘若没有精神内涵就不能称之为美。”
以哲学家思想享誉的周国栋,他通过这些观点的阐述,他想表达他对艺术家本质的定义,他用了很多的比较法,并且对艺术家灵魂本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,作了解释,他想要表达的对象可能是狭义上的王小慧,我亦认为他在广义泛指所有的艺术家。
前一阶段,大约只是偶然的想法,我曾经觉得旭具有艺术家的质地,但是旭为什么具有艺术家的质地,我只是女性的直觉,要我侃侃而谈,我也是词穷。
可是,看到“魂与艺”这一段,我忽然觉得,我找到我的直觉所支撑的完美论证,且看:
“人有两种活动,一是生命的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,一是消耗生命以谋求外在的利益。”
------我认为旭近年来的低调和几乎没有的炒作,越发的靠近生命的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;
“性灵足以抵抗功利世界的压力,智慧足以看淡功利世界的诱惑”
------这么完美的提炼,这么智慧的论点,我认为用在旭身上,是很完美的;
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:
第一是要有真实、丰富、深刻的灵魂生活,第二是为这灵魂生活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。”
------任何一个认识旭,读懂旭的人,都不可否认,这个偶像与其人不同的质地,在于他的灵魂质地,而他选择作品的严谨,对表演的认真,对细节的注重庆,我相信他是为他的思考在寻找最恰当的艺术表达。
“在艺术中,美是以真为前提的,一种形式倘若没有精神内涵就不能称之为美。”
------可以跨越种族,可以跨越国家,可以获得广泛的赞赏,人人称之为美,这便是旭。
细细读完《花非花》中这一小段(其他章节还没细读),不仅心生遐想:
通过旭的音乐作品、个人写真、影视作品,我们看到了艺术加工后旭的美,而之所以如此念念不忘,唯其艺术表象下,我们见到了旭的内心质地与灵魂本质:他无所不在的真。
每一个旭迷,都能感受到旭真实的灵魂。我是,你是,众生亦是。
周国平写的,一个是以哲学见长的知名学者(我也很少看周的作品,毕竟哲学的事情离我还是太远了),一个跨界艺术家(王小慧,我很喜欢她,看过她的自传),两人的对话录,更象是一场艺术的头脑风暴,此消彼长,暗香遍溢,看得人欲罢不能。
只叹时间太晚,只能匆匆翻过。今天中午再次翻出来,随手翻到一段“魂与艺”章节,忽然心有所感,心有所动,待我如实摘录如下:
片断一:
我相信若要在艺术上取得突出的成就,是必须有相应的天赋的,所以在任何理想条件下也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大艺术家。
片断二:
人有两种活动,一是生命的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,一是消耗生命以谋求外在的利益。一个人若因客观的逼迫或主观的欲念而过于操劳操心后一种活动,前一种活动就必然被压抑,久而久之,性灵终于磨灭了。这样的人即使以绘画为毕生职业,他也只是一个从事着功利活动的画匠,他的作品必定缺少生命和艺术的光辉。
相反,如果一个人的性灵足以抵抗功利世界的压力,智慧足以看淡功利世界的诱惑,在当今这个极端功利社会中仍然陶然于生命的自娱,那么,无论他是绘画、写作、唱歌,还是仅仅有滋有味地生活着,他都无往而不是生活在一个真正意义的艺术世界之中。
片断三:
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:
第一是要有真实、丰富、深刻的灵魂生活,第二是为这灵魂生活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。
前者所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他的作品的精神价值,后者所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他的作品的艺术价值。
如果说前者是艺术中的真,那么,后者就是艺术中的美。所以,在艺术中,美是以真为前提的,一种形式倘若没有精神内涵就不能称之为美。”
以哲学家思想享誉的周国栋,他通过这些观点的阐述,他想表达他对艺术家本质的定义,他用了很多的比较法,并且对艺术家灵魂本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,作了解释,他想要表达的对象可能是狭义上的王小慧,我亦认为他在广义泛指所有的艺术家。
前一阶段,大约只是偶然的想法,我曾经觉得旭具有艺术家的质地,但是旭为什么具有艺术家的质地,我只是女性的直觉,要我侃侃而谈,我也是词穷。
可是,看到“魂与艺”这一段,我忽然觉得,我找到我的直觉所支撑的完美论证,且看:
“人有两种活动,一是生命的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,一是消耗生命以谋求外在的利益。”
------我认为旭近年来的低调和几乎没有的炒作,越发的靠近生命的自我娱乐和自我享受;
“性灵足以抵抗功利世界的压力,智慧足以看淡功利世界的诱惑”
------这么完美的提炼,这么智慧的论点,我认为用在旭身上,是很完美的;
“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,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:
第一是要有真实、丰富、深刻的灵魂生活,第二是为这灵魂生活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。”
------任何一个认识旭,读懂旭的人,都不可否认,这个偶像与其人不同的质地,在于他的灵魂质地,而他选择作品的严谨,对表演的认真,对细节的注重庆,我相信他是为他的思考在寻找最恰当的艺术表达。
“在艺术中,美是以真为前提的,一种形式倘若没有精神内涵就不能称之为美。”
------可以跨越种族,可以跨越国家,可以获得广泛的赞赏,人人称之为美,这便是旭。
细细读完《花非花》中这一小段(其他章节还没细读),不仅心生遐想:
通过旭的音乐作品、个人写真、影视作品,我们看到了艺术加工后旭的美,而之所以如此念念不忘,唯其艺术表象下,我们见到了旭的内心质地与灵魂本质:他无所不在的真。
每一个旭迷,都能感受到旭真实的灵魂。我是,你是,众生亦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