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2年底至1913年初,他奔走全国各地发表竞选演说,批评时政,宣传政党内阁制。在他的努力下,国民党在1913年2月举行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赢得了压倒性胜利,成为国会第一大党。根据《临时约法》,宋教仁即将出任内阁总理。
时间:1913年3月20日晚上10点多
地点:上海沪宁火车站(老北站)
经过:宋教仁计划乘火车前往北京,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。黄兴、于右任、廖仲恺等人到车站送行。就在宋教仁走向检票口时,凶手武士英从背后向其连开三枪,其中一枪击中腰部。宋教仁重伤倒地。
临终遗言:被送往医院后,宋教仁情况危急。他于22日凌晨4时许不治身亡,年仅31岁。临终前,他请黄兴代笔致电袁世凯,希望袁“开诚心,布公道,竭力保障民权,俾国会得确定不拔之宪法,则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”。
案件发生后,上海租界巡捕房迅速展开调查。
1. 线索浮现:很快锁定了一个叫应桂馨(又名应夔丞)的上海青帮头目、国民党籍巡查长。调查发现他与北京政府高层关系密切。
2. 证据确凿:巡捕房对应桂馨家和相关场所进行了搜查,获得了决定性证据:
直接凶手:抓获了开枪的凶手武士英(原名吴福铭)。
往来密电:搜出了应桂馨与时任国务总理赵秉钧、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的大量密电函件(“应密电本”)。
3. 内容曝光:这些电文清楚地显示,洪述祖在赵秉钧(乃至袁世凯)的指示下,与应桂馨密谋策划了刺杀行动。电文中甚至有“毁宋酬勋”(指除掉宋教仁后给予功勋奖励)等字眼。
4. 指向高层:所有证据链最终指向了北京政府的最高层——内阁总理赵秉钧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。普遍认为,袁世凯是暗杀的主谋,他视积极推行民主制度、企图架空其权力的宋教仁为最大政敌。
1913年的列宁忙着在《真理报》辩论,而斯大林三月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了